△8月19日,南通市医师节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对获奖医师进行了表彰。
△图片来源:南通日报
作为一名儿科医师,她从医近30年,专注于儿科医教研工作,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对儿童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救重症领域的研究在省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国内有影响力。在南通建立儿童气道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儿童哮喘标准化门诊;在国家及省市各级学术、继教工作中,组织并传播相关领域知识和进展,培训提升基层儿科诊疗及急救能力,协助多家医院呼吸慢病管理和儿童哮喘管理。开展多项省、市科研课题和新技术,曾获市科技进步奖、新技术引进奖,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多篇获奖。为“江苏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学科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曾获“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早期担任瑞慈儿童医院院长期间,她参与组建并完善管理机制,建设专科及人才梯队,严控医疗质量及安全,带领儿童医院各学科发展,先后获评“国家临床重点建设学科”、“江苏省重点建设专科”、“南通市临床重点专科”、“南通市重点学科”。担任瑞慈医院执行院长后,全面推动并完善瑞慈医院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建设工作。疫情以来,她担任医院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面承担医院及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实施工作;制定系列防控部署方案,快速设置发热门诊,组建感染性疾病科,选派援鄂医疗队伍,确保开发区无一例患者漏诊、医护人员零感染。
她本着“处处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及家庭的心理感受,深入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维护患者利益,融洽医患关系;创办系列健康教育学校、患者微信群,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答疑解惑并传递医学知识;为解决学龄儿童就诊时间的困难,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开设专科门诊。关心每个患者,对患儿充满爱心、耐心而细心,被患儿亲切地称为“院长妈妈”,也吸引了一大批外省市患者前来就诊;关爱员工,诲人不倦,为科室医护人员的“好大姐”。

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投入临床工作中。曾经在五一假期连续工作48小时抢救一例心脏瓣膜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最终病人转危为安。
作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人员在复杂先心的杂交治疗、冠脉搭桥的微创治疗、各种类型瓣膜病的微创治疗、大血管疾病的杂交治疗方面形成科室特色。其中婴幼儿大动脉调转术、激光原位开窗治疗复杂的主动脉弓动脉瘤等多项技术填补南通市空白。
在临床工作中注重科研创新,先后多次获得南通市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奖。目前承担多项市科技局、卫健委课题。在《中国心血管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作为分管全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副院长,他以贯彻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为底线和红线,着力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深化服务内涵。在学科建设上,强调重点亚专科的打造,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的建设为抓手,打造南通城市南翼的区域医疗中心。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副总指挥,他带领广大医护人员坚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的一线,为开发区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从医近20年来,他坚守“医乃仁术,人命至重,普同一等,一心赴救”的人生格言,廉洁行医、始终如一,深受患者爱戴和同行敬重。先后被评为南通市卫生系统百佳医生、南通市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市“十三五”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重点人才。

她从事医疗工作近二十年,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2020年1月25日是大年初一,但疫情大过天,呼吸科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需要紧急调配人力,加强门诊、发热门诊及病房的防控工作。她放弃与家人的团圆,当天上午紧急返岗,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呼吸科全面进入高负荷运转阶段,她带领同事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尽量做好防护,同时加强科内医护人员防护知识的学习和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建设,减少大家的焦虑和担心。
作为医院疫情防控专家组主要成员,她每天除了日常呼吸科工作外,还需要承担大量疑似患者的会诊工作,24小时待命。一、二月份本就是呼吸道相关疾病的高发季节,加上疫情的因素,病人稍有呼吸道的症状就会产生心理恐慌,并立即来院就诊。那段时间呼吸科的工作量极大,住院病人比往年多增加30%,门诊患者也是急剧增多,同时呼吸科还调派一名医生积极协助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在这样的情况下,她坚持做好科室管理,和科内同仁坚守阵地,尽心救治好每一位病患,在医院及开发区抗疫工作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