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南通人民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
380名驰援南京的南通医疗队员
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通
视频的开头
我们捕捉到了一群熟悉的身影
赵丽华 冒小芹 朱灿 赵炜 丁雨 邢思佳 周媛 张丽丽 张琪 王嘉敏 李晓清 胡传凤 何宇楠 徐翠云 左晶晶 吴新瞳 徐钰 陈媛媛 韩许露 陆颖颖
南通瑞慈医院的护“宁”天使
跟随大部队回来了!

7月24日晚,收到了组建第二批驰援南京核酸采集队的通知后,各片区的护理姐妹纷纷踊跃报名,仅仅2个小时,就定下了最终的20人名单。她们在清晨出发,当日下午便投入工作,连续作战19天,先后参与了南京浦口、江宁两个区共6轮全员核酸采集,累计完成了70864人次的核酸采集。即使是离开南京的前一日,她们也依然坚守在第一线,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完成了江宁区第7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过去的19天里,我院20名护理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冲锋,积极配合当地防控工作,全力以赴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常常在清晨出发,凌晨才能躺下休息。即使每天都要面对新的考验,但她们不惧危险,不怕苦累,充分展示了我院医务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南京抗疫工作贡献了瑞慈力量。因为她们以及许许多多“战友”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南京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

离别时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员会
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
向我院核酸采样组赠送锦旗
“大义伸援手,共同战疫情”
感谢她们
为这座城市拼过命!
驰援南京的日子,那些艰辛和感动
“回家真好!”到达医学观察隔离点后,此次我院驰援南京采样队队长赵丽华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在南京这段日子,说不累,那肯定是假的。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长时间在高温天气下工作,一个动作每天要重复上千遍,非常考验大家的体力和耐力。”但和身体上的疲惫相比,她内心的压力更大,“作为队长,我一定要确保她们的安全,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带回来。”




坚强是她们的“保护色”
此次出征的队伍里,有17个90后,3个80后,不少姑娘都是刚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小年轻,“虽然她们踏上护理工作这个岗位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她们真的都很坚强,”回忆起工作中的艰辛,赵丽华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8月4日那天,江宁区第5轮核酸检测,那天队员们的任务是上门给居家隔离的机场工作人员家属做入户采集。


那天天气很热,老小区只有楼梯,队员们需要穿着防护服爬上6、7层的老楼,因为分散在不同的楼栋中,她们还得穿着防护服徒步走到下一户人家。防护服必须一户一换,采完一户,衣服就湿透了。不少队员都出现了头晕、恶心的情况,队员李晓清的情况最严重,走了三家之后就支撑不下去了,四肢无力,舌头发麻。

她立刻让社区工作人员联系了队长赵丽华,“她当时坐在社区地上已经站不起来,跟我联系的时候,第一句话却是队长我们还有多少任务,我给队里添麻烦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赵丽华依然忍不住哽咽,她说自己作为队长必须要阳光,但当时还是无法控制情绪,偷偷流了泪。
牵挂成为了她们的“习惯”
离开家的19天,她们全身心投入抗疫,甚至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胡传凤是我院呼吸科的护士长助理,2020年初驰援湖北,她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预备队,虽然最终没有去湖北支援,但她的勇气和决心彼时依然让大家钦佩。此次支援南京,她毫不犹豫报名,之后便一心扑到了工作中。一天晚上,她接到大儿子打来的视频电话。孩子在电话中问她忙不忙,得知妈妈暂时有空后,他说想和妈妈多聊一会儿,满怀期待地问妈妈,还记不记得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胡传凤想了想,这天是离开孩子们的第11天,便回答说是“想你的日子”。就在这时候,她接到了队长赵丽华的消息,说明天有任务,需要去商量人员分派事宜。想着越早商量好,大家才能快些休息,胡传凤一刻也不敢耽搁,安抚儿子几句后就挂掉了电话。


结束后回到房间,看看时间快12点了,胡传凤才忽然想起来这天是大儿子的生日,她想起挂电话前,儿子还说会把手机放在枕头边,等着妈妈打电话来,内心感到十分愧疚,抱怨自己“这个妈是怎么当的。”再打电话过去时,孩子已经睡着,爱人安慰她:“没事我记得的,你在南京注意保护好自己就行了”。第二天早晨,胡传凤和队友们6:10就起床出发,也没来得及打电话给孩子,只能在心里默默计划着,等任务结束,回到家里,一定要给孩子补上这个缺憾。
战“疫” 她们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疫情防控防控一线,她们团结作战,互相鼓励和守护,再苦再难,都抢着上。后方,家人给予了她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常常少了团圆。在这段特别的岁月里,有许许多多的“她”身影令人难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巾帼英雄们,用坚守与付出书写着初心使命,不断给我们带来战胜“疫”魔的温暖力量。
向战“疫”天使致敬
我们相信
众志成城
终将汇聚成
一束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穿透“疫”霾
驱散病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