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九点半,在瑞慈门诊三楼内科候诊区,内分泌科省级糖尿病专科护士龚燕戴着便携扩音器正在认真讲解糖尿病相关内容。
“许多新老糖友认为,糖尿病饮食治疗就是少吃点,或者对有甜味的食物一概不吃,过于严格限制饮食,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

龚燕讲解的内容简单有趣,候诊区的病人和家属也听得津津有味,她将专业知识穿插在一些口诀中方便记忆,同时配合食物模型以及有奖问答等方式,为大家讲解糖尿病科学饮食营养。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的慢性病,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这种疾病的特点就是在治疗之外,患者的自律程度对血糖的控制效果影响极大。内分泌科通过健康讲座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有奖问答的激励,候诊区气氛十分活跃,很多病人都向护士提出了自己平时遇到的问题,也都得到了专业的回答,还有很多路过的病人和家属向现场的护士们打听起下一次讲座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熟悉瑞慈医院的朋友们一定知道,这是瑞慈医院护理部自2015年便开展的健康大讲堂活动,一块投影幕布、几叠宣教折页、一部便携式扩音器、几名医护人员,各科轮流,时间地点主题自定,可以是在一楼门诊大厅,也可以是在各个楼层的候诊区,向候诊患者及家属传递健康知识,普及常见病、应季疾病相关防治措施,帮助更多市民提高健康意识,培养正确就医理念。

最后,小编双手奉上糖尿病常见误区以及正确饮食指南,对自己每日摄取热量不清楚的朋友,可以拉到文章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热量计算器↓↓
误区一:少吃或不吃主食。
不少患者认为,主食吃了会升糖,对血糖控制不利,因此这类食物吃得越少越好,甚至常年每餐的主食仅吃不到1两,长此以往可导致两种不良后果:
1;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
2;由于控制了主食量,但对肉类、油脂、零食类食物不加控制,致每日脂肪摄入超标,而每日的总热量却超出过多,出现肥胖、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其实,糖尿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饮食治疗也需要个体化,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安排,在每日主食中可添加适当粗杂粮,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缓慢,更利于血糖控制。
误区二: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延缓血糖升高、调节血脂、通大便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很有益。但有些糖友干脆只吃粗粮,不吃细粮(白米、白面),如果长期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长此以往也会造成营养不良。过量的膳食纤维还可能引起肠梗阻等严重后果,因此,无论吃什么食品,都应当适可而止。
误区三:无糖食品可随便吃
虽然无糖食品如无糖饼干,无糖月饼等,它是用甜味剂取代蔗糖、果糖等,但它仍由含淀粉等较多碳水化合物组成,病友进食时应适量,不可无节制食用它。
误区四: 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粥,只不过要减少大米的分量,加一些杂粮和青菜等,如煮粥时加小米、燕麦、玉米、菜叶等,另外,熬粥时间不要过长,在粥变稠前喝,此时不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
到底该怎么吃?
食物品种多样化,全面获得营养
四大类食品不可缺: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
粗细粮搭配,荤素食搭配,干稀食搭配
勿挑食,勿偏食

饮食八字口诀
每天1斤蔬菜
一顿2两饭(根据体型、活动量调整)
3勺油
4种情况可以吃水果(血糖控制理想、两餐之间、含糖低的水果、算于总热量)
5种优质蛋白质(1两鱼、1两肉、1两豆制品、1个鸡蛋、1杯牛奶)
6克盐
7杯水
8分饱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想知道自己的每日所需热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赶紧来算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