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已经成为目前危害人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恶性肿瘤让许多患者面临死亡威胁,也让千万家庭陷入困境。面对恶性肿瘤,患者和家属往往非常恐慌,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不惜重金不惜路途遥远去求医问药,甚至走了很多弯路。罹患肿瘤,到底怎样才是合理治疗,南通瑞慈上海肿瘤中心主任、原上海六院肿瘤内科主任、上海肉瘤临床诊治中心主任姚阳教授,为大家详解肿瘤规范化治疗,唤起人们对于肿瘤如何合理治疗的思考。

为病人解除痛苦
才是成功的治疗方法
无论是放、化疗,靶向,免疫,手术等等肿瘤治疗方法和手段,用的时间、对象、尺度不对,对患者来说百害而无一益。为病人解除痛苦,让病人活得时间更长更舒服,在姚教授眼里,才是成功的治疗方法。
患者实例
姚教授的一位患者,75岁老人,2013年体检发现肺结节,直径只有1厘米大,肺癌的最早期,接受了手术治疗。最近老人感觉胸部发紧,到医院检查,医生安排她拍了个胸部CT,发现纵隔有一个直径1.3厘米的淋巴结。医生告诉她这是肿瘤出现的转移,需要做化疗、放疗。老太太本身有糖尿病,年龄较大。一家人听说要放疗、化疗慌了神,慕名找到了姚教授。

姚阳教授在瑞慈坐诊
姚教授表示, 1a期肺癌做了手术切除,六年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极小。该患者淋巴结仅1.3厘米大小,正常形态,说纵隔淋巴结是肺癌转移是毫无根据的。肿瘤的治疗是基于正确诊断的基础之上,没有明确诊断就去谈治疗,而且是激烈的治疗方法,这对75岁的老人显然并不合适。姚教授按照老太太病史和现有状况,告知老人她的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可能性极小,嘱咐老人回去好好休息,三个月后再拍片复查,老太太高高兴兴的回去了,说自己终于能吃下饭睡得着了。至于老太太两边肋骨痛,通过一些相应的内科检查,提示有骨质疏松。有点心慌,属于老年性的心血管疾病,做好相关检查,交给内科专家处理即可。
肿瘤治疗方案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姚教授一直强调,肿瘤合理治疗的基础是明确诊断,必须明确诊断才能开始治疗。现代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诊断内容也越来越复杂。除了明确患者是不是肿瘤,肿瘤侵犯的范围,有无转移等常规诊断,在姚教授眼里,肿瘤的治疗还有一部分诊断不可或缺。那就是基于患者,肿瘤的宿主,即患者本人的身体承受情况,再选择治疗方法。就好比一个35岁的肺癌患者和85岁的肺癌患者,两位患者的治疗方案必然有着很大的差异。

姚阳教授工作掠影
肿瘤治疗方案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因人而异。没有最贵和最好,只有最合适。并非现代的化疗药、靶向治疗药、免疫治疗药多多益善,也不是进口药、贵重药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肿瘤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抗肿瘤的方法,用药不恰当的例子在临床比比皆是。肿瘤治疗是柄双刃剑,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伤及正常细胞,用对了药,选对了患者合适的剂量, 掌握了正确的用药时间才能起到疗效,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否则,抗肿瘤药就变成了毒药。
为肿瘤患者治病
而不是治肿瘤
为肿瘤患者治病,而不是治肿瘤。不能单单为了肿瘤的缩小,不顾患者自身的情况,患者可能从肿瘤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中爬不起来,甚至死于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肿瘤的治疗应基于疾病和患者结合考虑,依据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来制定肿瘤治疗方案,尤其是老年人,恰当的治疗方法,对老人身体损害比较轻,那依然可以治疗,未必要用过于激烈的治疗方法。毫无疑问,这样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更重要的是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肿瘤科大夫,最关键是要重治疗更应该重诊断,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和前提。指南和共识是针对肿瘤群体,而医生是针对个体,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可能合并其他的基础疾病。面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按部就班的去治疗,而是应该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合理运用最现代的治疗手段。让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活得更愉快,这才是医生最大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