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老百姓的概念里:
一旦罹患癌症,
手术治疗是首选,
恶性肿瘤进展迅速,
自然是越早手术越好。
然而所有的癌症类型都适用吗?
“一刀切”就能带来更好的疗效吗?
一起看看下面这位患者的就诊经历,
或许会让你对肿瘤治疗有全新的思考!
撞桌角后长“血肿” 竟是罹患上皮样肉瘤
患者平先生今年45岁,去年11月中旬不小心撞伤了腹股沟,结果一直疼痛肿胀,一开始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炎性血肿,消炎止痛治疗后却不见缓解,肿块还越长越大。从今年1月中旬到今年3月初,对于平先生来讲,可以说是备受煎熬,本以为是小小的意外伤,最终却被确诊为上皮样肉瘤。这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上皮样软组织肿瘤,而且恶性程度高,很难被控制。
多次手术刀口不愈 却迎来肿瘤复发噩耗
然而更糟糕的是,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三次手术,最后一次手术是在上海一家大医院,由于肿瘤侵犯位置广泛,手术刀口几乎是从下腹部的左侧一直拉到了右侧。术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伤口开裂,不断渗液,给平先生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然而雪上加霜的是,3月底复查下腹部CT,发现肿瘤并没有得到控制,又复发了。治疗似乎走进了死胡同,生命危在旦夕。

△整个下腹部布满长长的刀口,触目惊心。
平先生一家没有放弃,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找到了软组织肿瘤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南通瑞慈上海肿瘤中心姚阳主任。第一次看到平先生时,他下腹部从脐下到耻骨联合全是溃疡,整个人糟糕的情况让见多识广的姚教授都感到震惊。第一次、第二次术前没有明确诊断,第三次手术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病情和手术效果评估,让姚教授直言很心痛。
据南通瑞慈医院肿瘤内科徐红新主任回忆,平先生刚入院时不能愈合的手术刀口因为切口周围复发肿瘤的刺激,不断往外渗出大量血性液体,每天都能引流出四五百毫升,平先生也因此出现了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从正常人的120g/L掉到了70多。
内科治疗三管齐下 病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即使是这样棘手的患者,医护人员也没有轻言放弃。通过多学科会诊,肿瘤中心为他制订了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口服靶向药物加上化疗控制全身病情,再通过放疗对腹壁肿瘤进行重点部位的放射治疗,三管齐下,打出组合拳。


为了预防感染,刀口每天都必须进行清洗。病区护士长葛平是南通市级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她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每天都会花上半小时的时间,给平先生护理伤口,修剪坏死腐肉,仔细地清洗消毒。

△从4月10号的pet-ct和7月2号的pet-ct检查对比情况来看,平先生腹壁的复发肿瘤几乎完全消失了。

△平先生的爱人给医护人员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从4月8号第一次住进南通瑞慈医院肿瘤科病房开始,在姚教授和南通瑞慈医院肿瘤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平先生肿瘤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始终无法愈合的刀口也终于快长好了。在医生的眼里,这只是第一阶段的成功,下一步,肿瘤中心将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延长平先生的生存时间,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专家说●●
很多人对癌症治疗手段的了解
还停留在先手术,再放疗、化疗这个阶段
现在的肿瘤治疗
不仅多了靶向、免疫治疗这些新手段
而且更强调多种治疗手段的相互配合、综合治疗
治疗的顺序也早就不是单一的先手术再内科治疗
精确诊断、精准治疗
肿瘤治疗“谨慎”是第一位
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怎样的治疗步骤
都要依据每个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来考虑
而最最重要的是
无论选择哪种方案
目的都不在于单纯地消灭肿瘤
而是为癌症患者争取活下来的权利
有更长的生存年限,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瑞慈上海肿瘤中心
瑞慈上海肿瘤中心是南通瑞慈医院接轨上海优质医疗、推动沪通医疗融合的重大举措,成立“瑞慈肿瘤中心博导工作站”,专家团队常驻瑞慈医院为当地患者提供上海同城化医疗服务,开展包括医疗服务、学科建设、学术交流、肿瘤防治研究等方面工作,为提升南通地区肿瘤防治水平而努力。上海肿瘤名医每周驻南通瑞慈医院,让本地患者足不出通享受一流诊疗服务。
2020年8月专家门诊详情
瑞慈上海肿瘤中心
上海专家门诊排班

专家专长
瑞慈上海肿瘤中心
本院专家门诊排班

↑↑↑点击上方图片,可放大查看
大型肿瘤检查&治疗设备
伽马刀

GE 256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