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60的孙阿姨是山东人,去年以来,她的腹部一天天的慢慢变大。一开始她并不在意,以为只是自己长胖了,谁知到了年底,她的腹部已经肿胀如孕妇,奇怪的是体重反而减轻了,不仅经常感到身体乏力,而且食欲也越来越差。面对糟糕的身体状况和周围的异样目光,她开始了自己的求医之路。
为查明病因辗转千里
在山东当地医院,医院得出的诊断是脂肪肉瘤,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孙阿姨的儿子带着她来到了上海。在上海辗转几家医院进行深入检查后发现,孙阿姨腹内的脂肪肉瘤十分巨大,已经侵犯了体内多处脏器,包绕血管较多,且压迫腹主动脉,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多家医院并未收治。病情的侵袭、奔波的劳累已经折腾得孙阿姨精疲力尽。后经多方打听,孙阿姨得知上海六院的姚阳教授是肿瘤治疗方面的权威专家,不过目前他常驻南通瑞慈医院,而且一批上海知名的博导级肿瘤专家团队也在瑞慈,于是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赶赴南通。

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在瑞慈,经全面检查发现,患者腹内的肿瘤已经长成了一个上顶膈肌、下至盆底,侵犯胃、脾脏、横结肠、乙状结肠等多个腹内脏器和组织的不规则“巨婴”,且与周围脏器的黏连十分紧密,界限不清晰。经全院多学科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脂肪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脂肪肉瘤在腹内广泛分布,要将其完整分离是一个极其精细和复杂的过程,难度非常大,且创面广、历时长。不过上海六院普外科专家郑起教授认为,只要团队密切配合,手术成功的把握很大。

近8小时的鏖战攻克“巨婴”
“手术最大的风险,就是肿瘤已经压迫到了腹主动脉等几条大血管,如果术中血管破裂,后果不堪设想。”瑞慈普外科主任助理陈春国医师说到。腹部剖开后,巨大脂肪瘤就迫不及待的蹦了出来,占据了整个腹腔,腹内多个脏器已经完全挤压变形。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郑起教授从肿瘤边缘入手,先将其进行充分的游离,切断被侵犯的乙状结肠后,将其取出,并重新吻合乙状结肠。大家伙取出来后,接下来就是腹内一左一右两个小型脂肪肉瘤,为了取出他们,医生团队不得不将部分胃底、脾脏和部分横结肠及乙状结肠一起切除。整个手术过程长达7小时50分,手术团队为了精益求精和确保手术效果,均未离开手术台,也放弃了用餐,体力消耗非常大,不过欣慰的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如今患者已经平稳过渡,身体状况恢复良好。为了挽回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我们的白衣天使也是拼尽了全力,给他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取下来的三个脂肪瘤重达9斤,要知道,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也不过6、7斤重。郑起教授表示,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患者通常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因腹膜后位置隐蔽,潜在腔隙较大,故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肿瘤患者就诊时肿瘤已相当巨大。因此,当发现身体有异常肿块、隆起时,不能误以为是“发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排查,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