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可乐、“零糖零卡饮料”……
“甜蜜的负担”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那一点甜
其实正变成使血糖悄然升高的“陷阱”
从“富贵病”到“小康病”
不良的生活方式让糖尿病愈发年轻化
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2%,,相当于9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糖尿病。糖尿病本身是永久性疾病,无法治愈,但糖尿病前期可逆转,了解糖尿病前期有利于提高大家防治意识。瑞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晓燕表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自我管理不当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今天邀请到内分泌科李晓燕主任和大家聊聊糖尿病前期可逆转的那些事。
01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之间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11.1mmol/L之间以及两者并存状态。

02
糖尿病前期症状有哪些?
实际上,糖尿病前期很少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会出现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但是有一部分糖尿病前期的人会有容易饥饿的感觉,也有一部分人会感觉轻微的口渴,还有一部分人会感觉乏力。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最容易出现的临床表现,是进食量的增加以及午餐以后出现低血糖。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育史。糖尿病前期的人,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03
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久坐不动
研究发现,每天久坐时间超过3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45%~89%。长时间久坐不动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和代谢紊乱,长期久坐不动,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提高。

营养过剩
过多的碳水和糖分会加大胰岛素的工作量,胰岛β细胞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导致胰岛功能受损,并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会加重代谢异常,促进脂肪堆积。两者相互作用影响使病情加重。

情绪压力
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应激状态时,会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如果长期陷入不良情绪,可能会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长时间分泌不足,进而导致高血糖,甚至诱发糖尿病。
04
该如何做好血糖管理?

做好生活方式健康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由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两方面构成,后天环境因素是我们可以能动改变的。通过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定时定量清淡饮食,做好血糖管理,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病时间甚至是不发病。

不随便吃“无糖食品”
在很多商家打着“无糖食品”幌子的当下,李晓燕主任提醒道,无糖食品只是不加蔗糖,但大多数依旧富含碳水化合物,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而到导致血糖升高,摄入过多也会导致肥胖。同时,很多无糖食品为了保证口感,也会增加大量甜味剂,长期饮用会影响糖代谢。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前期患者更应该定期关注自己的血糖变化,如果经过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没有变化,可能还需要药物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