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健康宣传 —
冬日暖心
从预防开始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天气就是心肺功能的晴雨表。立冬后天气寒冷,易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变大,因而冬季多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发病率、复发率、再住院率明显增高。
心血管疾病往往发病突然,不易预测,那冬季我们该如何早一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南通瑞慈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主任郭艾武提醒大家:
一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年龄特征很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
二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冬季平均血压高于夏季,且血压容易波动。
三是冠心病患者。冬季发生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人数明显增加。
四是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年轻化,频繁熬夜、生活压力大造成焦虑、抑郁,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五是吸烟者。香烟里的尼古丁进入体内后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血管痉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一:饮食控制
盐吃多了不仅会损害血管内壁功能,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还会增加高血压、骨质疏松、脑卒中、肾病的发病风险。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糖,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糖代谢异常,容易引起血脂紊乱,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降低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建议二:适度运动
运动能增强体质,保护血管,改善心肺功能。冬季户外活动不要太剧烈,适当锻炼,合理休息。寒冷环境大量活动会使得心血管系统负荷突然加重,产生心肌缺血风险。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建议三:注意保暖
很多中老年人出现心血管疾病往往是天气太冷导致的,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气温零摄氏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

建议四:预防感冒
目前流感病毒、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高发,人群密集处戴好口罩,家中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一些心衰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道病原体感染,避免诱发心衰加重。如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尽早就医。

建议五:规律用药
严格遵医嘱用药,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心血管疾病复发,控制好血压。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者增减药量,这样都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建议规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了解疾病的控制情况。如果有变化,及时告诉医生,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治疗方案,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建议六:保持好心态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保持平和、平静、乐观的心态,进补得当,运动适量。管理好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健健康康过严冬!
图文编辑:品牌部
专业审核:郭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