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使脑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冬季是脑梗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加危险。
为了帮助市民朋友们了解脑梗的征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更好地规避风险,12月15日上午,瑞慈医院护理部在门诊内科诊区开展了一场“冬季脑梗”主题科普大讲堂活动。
活动吸引了众多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的驻足和参与,主讲护士讲课内容通俗而有趣,与听课群众互动,有人积极提问,有人认真记录,一场脑梗科普效果显著。
此次的科普活动,是瑞慈医院护理部的“瑞慈健康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以往的健康宣教大多针对住院患者,集中在病房进行。而类似脑梗等凶险的疾病,患者除了需要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更多的则要靠日常生活中的正确自我健康管理。选择在门诊开展科普活动,拓宽了健康宣教途径,帮助更多市民提高健康意识,掌握健康生活常识、专病防治知识,培养正确就医理念。
》》》延伸阅读
冬天到了 脑梗塞离我们有多远
医生提醒市民,预防脑梗一定要控制危险因素、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脑梗的症状
· 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脑梗高危因素
要想有效地防范脑梗塞,必须重点防范下列几种高危因素。
1、吸烟与饮酒 吸烟可引起血液中的脂质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致使血粘度增高。饮酒后,血液中酒精的含量迅速增高。酒精有使脑血管发生收缩、痉挛的作用。故饮酒可增加脑梗塞的发病率。因此,老年人应尽早戒烟、戒酒或限制酒的摄入量。
2、高血压 据统计,约半数以上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较血压正常者高7倍。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地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糖尿病也是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4、血脂增高 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血脂增高是诱发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硬化是老年人发生脑梗塞的直接原因。
脑梗预防主要措施
1.可靠持续的药物治疗
2.控制危险因素
“ABCDE”,缺一不可,贯穿在脑梗塞急性后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各个阶段:
A 积极运动 适当地锻炼,增加脂肪消耗,调整血脂、降低血压。
B 控制体重 通过适当的热量摄入、体力活动和行为来保持或减轻体重。
C 戒烟限酒 避免被动吸烟,主动戒烟,减少饮酒量。
D 合理饮食 遵循低热量,低盐,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五大原则。
E 情绪稳定 情绪过于紧张,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