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儿、调皮、一刻都闲不住,大概每个孩子都曾有过这样充满好奇和活力的阶段。然而你知道吗,孩子如果出现精力过旺,做事注意力难集中、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以及任性冲动、学习困难等现象,很有可能不是“顽皮”这么简单,而是儿童多动症在作祟了。瑞慈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专家张标提醒家长们,当孩子过分调皮难于管教时,除了科学引导外,也要留意是否存在多动症可能,并加以重视。
多动症不仅是好奇那么简单
大家俗称的“多动症”,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儿童中特别常见,是6—14岁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为主要特征。
张标主任介绍说,虽然大部分多动症患儿的智力是正常的,但由于这类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小动作过多、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差等情况,加之多动症患儿多意志力薄弱,所以很容易影响学习成绩,引发学习危机。多动症对孩子的危害可不仅限于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临床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合并存在对立违抗、冲动、品行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共患疾病。患儿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做事情不顾后果,极易导致盗窃、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是否多动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孩子活泼、淘气,常常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家长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淘气和医学上所说的儿童多动症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张主任称,仅从孩子的日常的行为上来判断,这种方式过于主观。临床上,医生需要借助脑电图、多动症检测仪、诊断量表等多种方式,结合孩子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作为有着十多年多动症治疗经验的专家,儿内科张标主任医师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他说,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采用综合长程管理,通常需要坚持1—2年,家庭学校医院联动,家长、老师和医生共同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家庭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张主任提到,很多家长对药物治疗比较抗拒,而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专注达、匹莫林等药物疗效显著,除改善注意力之外,还有改善学业表现、促进亲子关系、减少攻击行为的作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并无危害,当孩子的情况稳定后,还可以减少剂量。
张主任强调,多动症的及早治疗很关键,尤其对学龄期儿童宜采取措施干预。对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来说,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孩子的病情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儿童随着年龄增大症状会自然消失而不积极治疗。殊不知,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只会越来越差,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糕,且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孩子的整体素质都会下降。如果您怀疑您的孩子得了多动症,还是应该尽早找专科医生就诊。尽管多动症给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但是及早发现、诊断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是可以取得良好控制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