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人甲

医生,我已经咳了好长时间了,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拍了片子也没发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呢?
做个气管镜看看!


医生

病人乙

医生,我体检做CT发现肺门部有肿块,该怎么办呢?
做个气管镜看看!


医生

病人丙

医生,我最近老是咳嗽痰里有血,该怎么办呢?
做个气管镜看看!


医生
支气管镜
很多时候
医生都会建议患者做支气管镜检查
那么支气管镜检查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呢?
我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支气管镜检查,就是将一根细长柔软的支气管镜经口腔或鼻腔置入病人的下呼吸道,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以及更远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
不明原因的咳嗽(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内结核、异物吸入、气道内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
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
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和性质) 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X线胸片或CT检查发现异常(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等) 胸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 怀疑有气管、支气管瘘 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

支气管镜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探索用内镜来检查和治疗腔内疾病。1806年,Bozzinl借助蜡烛光用铜管来治疗肛门和子宫等腔内疾病。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后,内镜的照明设备有了显著的进步。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首先报道用长25cm、直径8mm的食管镜,第一次从气管内取出骨性异物,开创了硬质窥镜插入气管和支气管进行内镜操作的历史。
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光导纤维的发展,变硬质不可曲的内镜为可曲性的内镜提供了基础,但直到约100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光导纤维才正式应用于医学领域。1964年,日本人池田设计了进入肺叶各分段的支气管内镜,制成了标准光导纤维支气管镜,自此纤维支气管镜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对肺部疾病研究的一次革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可曲式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应运而生,通过电荷耦合器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视频处理,最终将图像显示在电视屏幕上,具有影像清晰,色彩逼真,分辨率高,还有放大、照像、录像、微机处理、资料储存、易于操作、更为安全及便于消毒等优点。
经过反复技术改进,1987年2月,日本Asahi PENTAX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可弯曲式电子支气管镜。目前,我们临床上所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可弯曲式电子支气管镜,以OLYMPUS(奥林巴斯)、PENTAX(宾得)、FUJINON(富士能)三家公司的产品最好。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镜种不断问世,如荧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虚拟导航支气管镜等。

Q
我原来做过支气管镜检查,难受的不得了,简直生不如死,这是为什么呢?
医生:那是因为原来的支气管镜检查都是采用局麻,病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做,使用利多卡因经鼻喷洒、喉头喷雾、环甲膜穿刺等方法,以减轻对病人的刺激,但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病人的不适感,也不能消除病人的恐惧情绪。试想一下,喝水时呛了一点到气管里就难受的吃不消了,更何况是像筷子那么粗的细长管子一直在气管内刺激呢?所以,局麻下做支气管镜检查,病人是非常非常痛苦的,病人痛苦,做检查的医生也很痛苦,这样势必会降低检查的准确性、延长检查的时间、增加检查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很多医院开展了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也就是全身麻醉下的支气管镜检查,这样可以避免病人的紧张情绪和不配合,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只要睡一觉,检查就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醒后还没有什么痛苦。我院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术,走在了绝大多数医院的前列。我们是使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经口置入喉罩,支气管镜通过喉罩可直达声门,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和难度,我最快可以在五分钟内就能完成检查。全麻无痛的支气管镜检查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清醒检查。
支气管镜是呼吸科医生手中极为强有力的武器
它帮助我们在医学江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正因为支气管镜的功能太强大,其他一些兄弟科室也想把它拿去为之所用,但是与胃镜、肠镜等检查相比,支气管镜检查的风险更大,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可能会出现麻醉药物过敏、出血、低氧血症、喉头水肿、哮喘及气道痉挛、窒息、气胸、误吸、感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并发症,重则危及生命,所以还是交给呼吸科医生来操作更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