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的王大妈,退休多年,身体一直健健康康,快乐的享受着自己的晚年生活。5月上旬,她上厕所,突然便血,虽然每次量不多,但便血着实把王大妈吓了一大跳。孝顺的女儿,立即带着她去瑞慈医院做检查。
王大妈在南通瑞慈医院消化内科任一鸣主任处做了详细的胃肠检查,检查结果是王大妈的大肠长有2枚大肠息肉,其中一枚息肉已经非常大了,足有2公分。任主任建议王大妈尽快接受内镜手术,切除2枚大肠息肉,因为大肠息肉极易发生病变。王大妈一听要做手术,整个人都不好了,情绪有些低落。

任主任正在为患者做内镜检查和治疗
任主任看出了王大妈的担忧,他向王大妈及她女儿详细地介绍了大肠息肉是怎么一回事: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目前对于它的发病原因还不确定,可能与年龄、高脂、低膳食纤维饮食、吸烟、饮酒、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如果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因为肠息肉就像身体的一枚“定时炸弹”,如果可以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如果未切除,数年后,有可能进展到结肠癌阶段。

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任主任又介绍了内镜手术的一些情况,让王大妈彻底安心。内镜下手术是微创中的微创,既切除了病变,又保留了肠道的结构、功能,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甚至多次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是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但发生穿孔和大出血的概率很小,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几率更小。
王大妈听着任主任的专业又通俗的解释,顿时放下了心中担忧,当即决定接受内镜手术。经过2天的术前准备,任主任很快为王大妈进行了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手术。1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王大妈的2枚息肉成功被切除。王大妈的2枚息肉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跨入结肠癌的门槛,但只需单纯切除即可,避免过度治疗。在院休息一天后,王大妈便出院了。
最后,任主任提醒和王大妈一样做过肠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受到饮食、生活习惯等影响,即便切除现有的息肉,肠道内还可能会冒出新的息肉,尤其是40岁以上,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人群,更容易长息肉。因此,最重要、安全的手段就是定期复查。根据结肠癌防治指南建议:
1、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在1~3年内;
2、对有肠道准备欠佳、肠镜存在盲区、息肉多于10个,及息肉性质较恶等情况,应在短期内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腌制食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运动、戒烟酒、控制体重。
专家介绍

黄介飞
主任医师
首席专家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长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食管曲张静脉;消化道良恶性狭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道取石及内镜下胆道置管引流;超声内镜诊治;胶囊内镜技术等。

任一鸣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医学硕士,消化内科副主任
擅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技术,如胃镜、肠镜下的各种内镜治疗技术,包括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放、息肉切除、消化道异物、内镜下止血、早期及晚期肿瘤的内镜下治疗,以及十二指肠镜下介入治疗技术等。

季卫湘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医学硕士,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
从事消化内科专业20余年,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对危重病抢救及疑难杂症处理有一定临床经验,熟练开展胃肠镜诊治工作。

方辉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能熟练诊治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疾病,擅长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能熟练操作内镜并进行内镜下的相关诊疗操作。

褚杨芳
副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硕士,消化内科主任助理
擅长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疑难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以及内镜下的微创治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