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岁的张先生最近迷上了户外跑步,还加入了“跑团”。上周六,张先生不顾天气炎热,沿着马路开跑,一个小时后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被跑友送入瑞慈医院急诊抢救。
昏迷、体温41℃、呼吸40次/分、心率140次/分……张先生情况危急,医生立即为他进行静脉快速补液、冰毯物理降温。半小时后,张先生的体温降到了39℃,但出现了大小便失禁、全身抽搐,血肌酐升高等症状。随后张先生被转入ICU继续救治。其实,张先生并非普通的中暑,而是患上了热射病。
热射病和普通中暑有何区别?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时间稍长,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这是中暑的先兆。此时到阴凉处休息、喝水,适当补充盐分,很快就能恢复。如果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可能已经中暑了,需要迅速转移至阴凉处并补充盐水。

图片来自网络
热射病是中暑的一种类型,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热射病是指人的体温常在41℃以上、无汗、皮肤发红、神志恍惚、血压下降,如果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对肾有哪些损伤?
中暑后,人体体温升高,基础代谢和耗氧量增加,心跳加快,血容量本身就不够用。而内脏器官的血液流到皮肤,又会增加内脏脱水程度。肾脏器官是一个对脱水非常敏感的器官,缺血缺氧的环境可引发肾脏损害。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人中暑时,常伴随着电解质失衡,引起大腿、小腿、手臂这些地方的肌肉痉挛,大量肌肉损伤,肌细胞被破坏(横纹肌溶解),释放出肌红蛋白,流经肾脏的时候,又会堵塞肾小管,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哪些人群容易在夏天发生热射病?
第一类是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者,比如夏季训练的运动员、工地上劳作的工人、消防员等,如果再加之湿度高的话,没能及时降低体温,可能会出现热射病;
第二类是体弱或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他们体温调节能力较低,各项生理机能下降,暴露在闷热环境中,出现热射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第三类是婴幼儿,婴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全,而且他们还不会说话,所以即使很热了,父母也不一定注意得到。

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预防发生热射病?

图片来自网络
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及时饮用补充水分。一旦室外温度超过了人体自身体温,建议选择健身房、跑步机、游泳或在家进行一些简单的器械锻炼。比如准备一些湿绒布将冰块包起来,再用一只干净的塑料袋套上,出门时擦擦脸和胳膊。回家后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还可以每隔几个小时,将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降低血液温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