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得了高血压,正确的防治尤为重要,患者不仅需要听从医生的合理建议,自己也要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疗。南通瑞慈医院主任医师、心内科郭艾武主任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继续昨天的话题,看看郭主任在门诊中发现病人们还有哪些高血压防治误区。
误区之五:全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感到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症状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毫米汞柱以上也没有症状,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应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值和用药。
误区之六:单吃药生活方式不改善
高血压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跟生活方式有关的一种疾病,比如说肥胖、体力活动少、吃盐比较多。我经常告诉有些病人少吃盐,结果病人因为口味重,耐受不了。一边摄入较多的盐一边吃降压药。郭主任说这是病人一边吃升压药,一边吃降压药。如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加重高血压。单纯靠吃药,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运动不仅对高血压有好处,对肥胖的人,对糖尿病都有意义。劝告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之七:开始要吃“便宜药”,不能吃“好药”
认为一开始就吃“好药”,如果以后再吃“便宜”药,就没有效果了。实际上,便宜的降压药一般都属短效降压药,和价格较贵的长效降压药相比,对血压控制不稳定,降压效果维持时间短,可能几小时后血压又升上来。再就是价格高的“好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更好地保护血管的作用。建议最好吃长效降压药,若家庭经济困难可选择吃便宜的降压药,但平时要注意加强血压的监测。
误区之八: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误区之九:不断变换药物品种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还有些人服药后,几天没看到效果,就要求换药,使得血压不断起伏,不能有效控制。实际上,大多长效降压药需要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
南通瑞慈医院心内科专家:郭艾武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三